
综合类
VIP定制
比赛竞技
插班上课
大师课
工艺品展销
公派出访
经费补贴
美术类
器乐类
声乐合唱
文化交流
舞蹈类
舞台演出
戏剧类
语言学习
SIMC以音乐为媒介,构建起跨越国界的艺术共同体,不仅为获奖者提供奖金、国际演出及学术资源,更通过大师班、跨国巡演等延伸项目,持续推动全球音乐文化普惠与创新传承。
斯德哥尔摩国际音乐比赛(SIMC)诞生于2009年,由瑞典斯德哥尔摩“大师”音乐学校的钢琴家加琳娜·埃尔恩格伦(Galina Ehrngren)、小提琴家安娜·桑丁(Anna Sundin)与圣彼得堡萨夫申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创始人德米特里·米哈伊洛夫(Dmitry Mikhaylov)联合发起。赛事秉持“专业性与包容性并重”的核心理念,旨在为全球不同教育阶段的年轻音乐家提供高水准竞技平台。自2010年5月首届赛事成功举办以来,SIMC已发展为覆盖40余国、吸引逾700名选手参与的国际音乐盛事。
专业民主化:打破传统精英化壁垒,面向全球青年音乐爱好者开放,兼顾专业性与大众参与。
多元包容:以瑞典为支点,联动北欧、欧洲及全球音乐教育资源,促进跨文化音乐交流。
首创“高度专业化评审模式”——钢琴家仅评审钢琴组别,弦乐专家专注弦乐领域,确保评估精准性与行业公信力。历届评审团成员涵盖瑞典皇家音乐学院(KMH)、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、美国茱莉亚学院等全球顶尖院校教授及国际知名音乐家。
2010-2020年:全程线下竞技,主赛场设于斯德哥尔摩历史博物馆(Historiska museet),分赛场辐射阿道夫·弗雷德里克音乐学校等城市音乐地标。
2021年至今:因应全球疫情推出线上赛道,以视频评审形式延续赛事生命力,成功吸纳中国、泰国、澳大利亚等新兴区域选手,实现“无界音乐对话”。
赛事获瑞典青年音乐家协会(RUM)、俄罗斯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、雅马哈钢琴中心等机构长期支持,并与圣彼得堡里姆斯基-科萨科夫音乐学院、Nacka音乐学校等共建全球音乐教育生态。
2010年首届赛事:吸引近300名参赛者,奠定北欧国际音乐赛事标杆地位。
2021年转型突破:线上赛制创新推动参赛规模与地域多样性显著提升,第八、九届赛事成为亚太大洋洲青年音乐家登陆欧洲舞台的重要通道。
2023年至今:持续深化“线下+线上”双轨模式,强化国际传播力,赋能青年音乐人才全球化发展。
比赛报名与提交截止:2025年5月5日
活动方式:线上|线下
年龄要求:35岁及以下
活动类型:独奏、合奏
比赛时间(线上线下):2025年5月29日至6月20日
奖项与奖励
共同奖项
所有参与者:电子证书 + 纪念礼物
一等奖至三等奖:奖状 + 特别奖励资格
特别奖励
类别 | 在线比赛 | 现场比赛 |
现金奖 | E/F组独奏、3/4组合奏:5万瑞典克朗 | 同左 + 荷兰音乐节奖学金(全包) |
特别奖 | 瑞典作品最佳表演奖 | 同左 |
其他机会 | 无 | 可付费预约评审大师班(80欧元/小时) |
主办机构
斯德哥尔摩市政府或瑞典文化部: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。
指导机构
瑞典皇家音乐学院(Royal College of Music in Stockholm)
欧洲广播联盟(EBU)或瑞典广播交响乐团
国际音乐比赛联盟(WFIMC)
全球文化教育交流委员会
国际民俗艺术组织理事会
中国区
全球文化教育交流委员会驻华代表处
西奥夫音乐艺术委员会
一、赛事基本信息
赛事形式
在线比赛:全程视频提交(分三轮)
现场比赛:线下公开表演(分两轮,地点为瑞典斯德哥尔摩)
共同要求:参赛者需提交风格对比鲜明的2-4首作品(C组及以上必须包含古典/浪漫时期作品)。所有视频/音频版权归赛事组委会所有。
二、比赛类别与分组
参赛类别
类别 | 在线比赛 | 现场比赛 | 备注 |
钢琴独奏 | ✓ | ✓ | |
弦乐独奏(小提琴等) | ✓ | ✓ | |
木管/铜管独奏 | ✓ | ✓(仅木管) | 在线含萨克斯,现场无铜管 |
打击乐(含民族乐器) | ✓ | ✗ | |
爵士表演(器乐/声乐) | ✓ | ✗ | |
合奏(古典/钢琴/其他) | ✓ | ✓ | 需提前联系组委会确认类型 |
儿童/青年管弦乐队 | ✓ | ✓ | |
伴奏(不限年龄) | ✓ | ✓ |
年龄组划分
组别 | 独奏(在线) | 独奏(现场) | 时间限制 |
A组 | ≤9岁 | ≤9岁 | 在线9分钟 / 现场7分钟 |
B组 | ≤12岁 | ≤12岁 | 15分钟 / 12分钟 |
C组 | ≤15岁 | ≤15岁 | 20分钟 / 17分钟 |
D组 | ≤19岁 | ≤19岁 | 25分钟 / 20分钟 |
E组 | ≤26岁 | ≤26岁 | 30分钟 / 25分钟 |
F组 | ≤35岁 | ≤35岁 | 30分钟 / 25分钟 |
合奏年龄组:按成员平均年龄划分,组别与独奏类似(在线分1-4组,现场分1-4组)。
三、赛制流程对比
环节 | 在线比赛 | 现场比赛 |
轮次 | 三轮(视频评审) | 两轮(线下公开表演) |
晋级规则 | 第一轮淘汰制,第三轮仅一等奖竞争大奖赛 | 第一轮决出奖项,第二轮由一等奖争夺大奖赛 |
评审团 | 多国专家(瑞典、俄、美、欧等) | 瑞典、北欧、中、美等国专家 |
决赛要求 | 大奖赛需获50%以上评委投票 | 同左 |
参与证书 | 所有未晋级者颁发证书 | 未获奖者颁发参与证书 |
五、参赛须知
视频要求(仅在线):
录制时间不早于2024年6月,需通过YouTube链接提交。
打击乐、合奏等类别有额外曲目要求(如马林巴四槌曲目)。
现场赛地点:
初赛:Nacka音乐学校(5月29-31日)
闭幕式:斯德哥尔摩历史博物馆(6月1日)
1.填写完整的申请表
2.身份证明文件(护照首页扫描件)
3.个人高清艺术照(5MB以下)
4.个人艺术简历(无字数限制,包括过去的音乐教育经历、大师班、比赛、演出、奖项等活动经历)
5.曲目信息和作品表演视频
视频录制的强制性要求:
· 每件作品的视频录制必须连续进行,不得编辑。
· 不允许进行声音编辑。
· 视频录制必须不早于比赛开始前 12 个月进行。
· 尽量避免在录制过程中产生不需要的噪音(幕后的声音等)
· 仅在良好的照明(自然或人工)下录制。
· 参加者必须穿着演唱会制服。
· 接受 YouTube 链接和文件共享服务(Google Drive、Yandex Disk、Dropbox)的链接。
· 每个曲目必须有一个链接。所有视频都必须对所有人开放。
· 视频(或文件)的标题必须包含竞争对手的姓名。